湖北日報訊 圖為: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新聞發佈會現場。(記者 孫文 攝)
  記者 別鳴
  首部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的發佈,成為第十屆文博會上的關註焦點。“文化是民族的血脈,是人民的精神家園”。然而長期以來,如何定義文化建設的成果?什麼是文化生產的指標?文化水平的高低如何來評判?卻一直缺乏一套有實用性的評價體系。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(2013)》引人關註的緣由,就在於它創造了文化建設的“中國標準”。
  該書主編、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江暢說:“我們初步制定了一個包括文化建設、文化生產、文化成果、文化水平、文化傳播和文化影響等六個指標構成的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評價體系。我們相信,通過這個體系,基本上能夠反映和評價每個地方乃至全國文化建設的狀況和成效。”
  為什麼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會誕生在湖北?
  這,正體現了一種中氣十足的文化擔當精神!
  面對中國文化這樣的時代命題,要立下這樣的意旨,思考這樣的問題,需要學界具備擔當精神,懷有憂患意識,願意為中國的發展、文化的前途殫精竭慮,不畏艱難險阻。湖北的歷史文化中一直有著“敢為天下先”、“敢於擔當”的基因。從楚國先民“篳路藍縷”的佳話,湖北文化秉承了荊楚文化的精神而長盛不衰 ,尹吉甫、屈原、宋玉、聞一多等文化名人輩出,都為中國文化作出了貢獻。而且,湖北地處中部地區,無論在經濟社會發展,還是文化建設方面,在我國都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。
  這次,湖北大學這樣一所省屬地方性大學,舉全校之力,緊扣中國文化發展這個宏大主題開展研創,推出這本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,並且還將以此為基礎,每年上半年發佈上一年度的文化發展報告,其難度可想而知!
  湖北大學黨委書記、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編委會主任劉建凡介紹,2013年6月,湖北大學整合全校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力量,積極推動校內相關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,成立了由“長江學者”江暢教授領銜的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。一年來,江暢團隊經過大量實證調查、數據分析和團隊研討,形成了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(2013)》。
  近幾年,中國文化的發展成績斐然,但在文化體制改革、文化產業發展、文化精品打造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。報告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,並對未來發展進行了科學預測和對策性研究。不論是決策部門還是國內外公眾,都能通過這本書瞭解中國文化的發展狀況。
  (原標題: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為何誕生湖北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09aymb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